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是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求真务实、顽强拼搏,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取得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果,正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角,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需要有众望所归的领袖掌舵领航。在新征程上,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是我们新时代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因素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要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

二、强化科学理论指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与文化成果,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和规律,对现代化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5条重大原则基础上,在这次研讨班上又从方法论的角度,强调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6组重大关系。这些重要论述,不仅讲“过河”的任务,更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正确路径。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是走得通、行得稳的唯一正确道路。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人口大国像中国一样在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和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益于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完善和发展。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以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将其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凝聚强大奋进力量,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地见效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创造辉煌,离不开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和滋养。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实现伟大梦想,完成宏伟目标,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历史主动、勇担时代使命。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成为我们应对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次大考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十年的接续奋斗中,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彪炳史册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党和人民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一仗接着一仗打、风雨无阻向前行。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一边战“疫”,一边战“贫”,成为全球抗疫成功的典范,成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锚定发展目标,基于雄厚物质基础,也基于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价值引领、文化滋养、精神支撑。如果没有精神纽带的维系、文化认同的凝聚以及正能量的激励,就会导致人的精神迷失、道德滑坡、思想退步,很容易出现安于现状、犹疑观望、惧难偷懒的“躺平”心态,再美好的蓝图也是“水中月”“镜中花”。要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顽强的斗争精神打开工作新局面,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于成效,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加绚丽的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