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制作一杯美式、拿铁、或卡布奇诺等不同口味的咖啡,要经过磨豆、冲煮、加水、加奶等一系列步骤,但也有人不知道,在这些步骤之前,咖啡生豆还需要经过烘焙处理,才能释放迷人的香气和风味。在崇明,有一家沪上本土品牌咖啡的烘焙工厂,在这里,一颗颗生硬的咖啡豆完成了它的奇妙“变身”旅程。一起去看看吧。

和崇明“结缘”

走进新河镇富盛开发区创智园,沪上本土品牌少山咖啡的烘焙工厂就在大门进去的第一幢厂房,在路牌指引下来到三楼,一眼就看到了工厂门口类似咖啡馆的布置,推开大门,10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分为生产车间和展示区两部分。

进入生产车间,要换上工作服,戴上防护帽和脚套,经过严格的清洁消毒程序。进入工作区,小编看到三台大型烘焙机正在进行烘焙作业,泛着青绿色的生豆在机器里被不停搅拌、加热,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十几分钟后,咖啡豆颜色逐渐变深,最终成了深褐色,并散发出浓郁的咖啡香气。

咖啡生豆

烘焙好的咖啡豆

据介绍,这三台机器每日极限产能可达1吨左右。现在工厂烘焙的咖啡豆,除了供应品牌自有门店外,还供应上海地区以及周边其他几个咖啡品牌。

少山咖啡和崇明的缘分,得从2015年说起。那时候,品牌在上海已经小有名气,拥有了一批忠实顾客,为了进一步提升咖啡品质,公司决定建立自己的生豆烘焙工厂,从源头把控核心原材料的品质。“我们在上海其他郊区考察了几个地方,但总没有让人十分满意。朋友介绍说,不妨去崇明看看,一来到崇明,我就觉得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少山咖啡联合创始人兼烘焙工厂总经理薛进平回忆起当年第一次来到岛上:“从宝山坐船过来,虽然时间不算长,但越走天空越明媚,心情舒畅极了。”

工厂陈列区陈列的中国女子游泳队傅园慧等人签名的咖啡杯

部分少山咖啡支持品牌

崇明的优质环境吸引了少山咖啡,建厂过程中,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富盛开发区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2017年,做好一切准备程序后,少山咖啡烘焙工厂正式落户崇明新河镇。从此,一颗颗的咖啡豆,在崇明完成最初的“历练”,最终经过咖啡师冲泡,成了一杯杯散发着迷人香气的饮品。

年轻烘焙师眼里的崇明

生豆称重、筛选除尘、参数设定、生豆烘焙、静置、检测包装,这是小编在工厂看到的一粒咖啡豆从生豆到进入咖啡馆前的“生命历程”,当然过程开始前,还有为了达到一定口感,将不同产地、品种、风味的豆子按特定比例进行拼配这样专业的、复杂的环节。“每一杯好的咖啡都来之不易,这个过程需要烘焙师和咖啡师日复一日地尝试、学习。”薛进平介绍:“现在工厂里有4个烘焙师,都是年轻人,崇明的环境让这些年轻人能够沉下心来,一心钻研好的滋味。”

1993年出生的上海小伙孔冬星,在少山咖啡已经工作了5年多,刚开始在市区门店做咖啡师的他,在公司建立崇明烘焙工厂后,主动请缨来厂里学习技术。本是食品专业的他,对香味极其敏感,喜爱喝咖啡,也热衷于咖啡文化,因此对于这份职业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但凡工厂有烘焙任务,他就会从市区赶过来参与,奔波和疲累都比不过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善于钻研的他,还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昆山国际咖啡烘焙大赛中,入围了前20名。

孔冬星

对于崇明,孔冬星的印象是生态的、绿色的、安静的。“每次来厂里,都会看见满眼的绿色,园区里鸟儿很多,还经常会听到周围有羊叫声,大自然的声音是真好听。”孔冬星觉得这里的环境很容易让人心安,平心静气地工作,对于烘焙高品质的咖啡豆也是深有益处。没有烘焙任务的时候,孔冬星就会在市区的门店里做咖啡师,每天思考研究,为顾客调配出醇香四溢的咖啡,也在工作中认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有不少顾客一到店里,就点名要喝“冬冬”泡的咖啡。

说起对于咖啡的狂热,领导和同事还不约而同提到了澳洲留学回来的烘焙师gray。他中文名叫洪逸阳,是个极其有趣的上海人,年纪不大,做事却很老成。和孔冬星一周来崇两三天不同,洪逸阳长期住在公司新河镇上的宿舍里,经常是在崇明一呆就近一个月。“这里很安静,有大把的时间来研究咖啡,我求之不得。”在澳洲留学期间,洪逸阳就接触了咖啡烘焙这个行业,所幸回来后遇到了他喜欢的少山咖啡,并一头扎进来。

洪逸阳

来崇明两年多,洪逸阳也看到这两年新河镇环境面貌在不断提升,干净的环境、淳朴的市民,让他在这里生活得格外顺心。洪逸阳介绍,唯一遗憾的是,花博会在崇明举办期间,没来得及去花博园看看,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到崇明更多的地方走走。

和其他咖啡店的模式不同,少山的每一位烘焙师,也都是咖啡师,除了在工厂执行烘焙任务外,还会在门店里做咖啡师。“在热闹的市区门店呆久了,经常来崇明换换心情,那种感觉让人感到格外自在和轻松。”薛进平和孔冬星,都很享受每次来崇明的过程,不管是自驾通过长江大桥,还是乘坐轮渡跨越长江,一踏上崇明的土地,瞬间天宽地阔。

咖啡在岛上“遍地生花”

在少山咖啡烘焙工厂的角角落落里,都能闻见一股浓郁的咖啡香味。其实,这几年随着崇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咖啡文化也慢慢影响着崇明人的生活方式,在市区的马路上、商场中、书店里、剧场外能常见咖啡馆外,如今在崇明的小镇上、民宿里、田野间,咖啡馆也是“遍地生花”。

香朵开心农场咖吧

在崇明香朵开心农场咖吧里,总能闻见一股浓郁的咖啡香味,游客在这不仅过上了乡村般的田园生活,还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质,坐在稻田里喝咖啡,极具示意;在港西镇北双村的村上民宿,也有一个“田野咖啡馆”,主人挥下大手笔,花二十几万元购买了一个专业咖啡机,只为能让客人有更多的时间留在“村上”,真正享受在崇明乡村另类的小资、慵懒的慢生活;在崇明城桥镇、陈家镇、长兴镇、向化镇等不少乡镇,除了能看到一些咖啡连锁品牌,也能见到人气颇高的独立个性咖啡店,尤其受到岛上年轻一代的喜爱。

村上民宿的田野咖啡馆

除了咖啡店,崇明的文化元素也和咖啡文化碰撞出了星星火花。前不久,崇明木棉花开艺术工坊设计的瀛洲益智图礼盒,走进有九十几年历史的公啡咖啡馆,上演了一场“穿越”时光的传承。而且,在这个礼盒中有一块衬布,就是木棉花开创意工坊创始人宋荣耀,别出心裁用咖啡渣扎染而成的。据宋荣耀介绍,她也有意在工坊所在的竖新镇仙桥村,开设一家独立咖啡馆,为崇明土布等文化元素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具有海派气息的展示空间。

记者:李琳

编辑:李琳